(註:此文章的前半段內容其實與FB不會差太多,但後面有擴充FB版沒有寫到的部分,所以有興趣的人就直接頁面往下拉吧)
大家晚安,在停更超過3年之後,小弟我終於在今年8月決定結束很久的荒耕期,繼續經營粉專,甚至於在暌違10幾年停用痞客邦後,正式讓Blog平台同步加入運作。
如同小弟所說,這個粉專品牌的宗旨不變,仍然是希望藉由一些觀點獨到但自認又可以獲得內行讀者認同的文章,來分析一些主流媒體比較不會主動提及,但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文創圈(也包括運動行銷)的發展趨勢。
但恢復粉專經營還有一個比較出於私心目的:使我有一個與外界更方便聯繫的官方網站。我必須坦白說:我浪費了至少3年的時間,讓自己明明有一個可以為自己本身與喜歡的事物書寫的空間,卻反而使它蚊子館化。更不用說現在是名人(包括運動界與演藝界)要架一個官方網站,頂多手續只要2分鐘就可以完成的數位時代;許多明星在自己獲得認證的社群平台(台灣主要是FB與IG),發表文章與照片,既可以向粉絲報平安,也可以激勵自己在未來的工作與事業有下一步的成就。
幸運的是,今年從2月起參與累積脫口秀觀看次數,直到在8月終於上台表演Open Mic的這段期間,算是給了我原本荒耕的網路空間,一個再度活化的轉機種子。固然從5月起台灣進入新冠肺炎危機最高峰的時刻,讓台灣各大實體藝文活動-包括脫口秀、大學畢展、名人演講…等,甚至電影院的經營在這段時間全數停擺;但當這些行家把工作平台暫時轉移到網路平台的這段期間,我反而可以在去除實體屏障的條件之下,與這些重要創作暨表演者有了更自由與更有親切感的網路互動,也讓我在不需要冒著出門風險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觀賞最新一期影視系畢業生的畢業作品、脫口秀表演者呈現新寫的段子,甚至於我還藉此解鎖了第一次在IG直播露臉的人生成就。
![]() |
常規性地觀賞乃至踏入脫口秀表演,是我重新開啟自媒體生涯的重要關鍵點 |
只不過關心「文創產業」這個主題,雖然的確是我本身致力甚至願意親身參與的方向,但也因為範圍太過廣大與攏統,所以小弟我也決定在陸續發表幾篇更具體的文章之前,先為未來可能的文章做分類-雖然這種文章不太可能獲得太高的點讚數,但我覺得仍然是使網站架構與發展更加具體的必要作為。
分類1:喜劇現場
說明:正如先前粉專文章與本文前段所說,小弟終於在今年8月正式踏入常規現場喜劇表演者(1個月至少2次)的行列,所以關於一些我本身表演的心得,我也會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表於此。另外一些小弟我沒有上台表演只當觀眾(雖然說也是會積極與表演者互動啦,XD),但內容頗有特色的現場喜劇表演(內容除了俗稱脫口秀但其實稱站立/單口喜劇更精確的Stand-Up Comedy,也包括主要集中在星期天的日式喜劇漫才秀),我覺得內容有感動到我,以及我覺得值得注意後續影響力的地方,我也會盡量發表。
分類2:喜劇研究室
說明:講到現場喜劇,當然也不能忽視一些喜劇業界的八卦秘辛,以及喜劇表演者越來越傾向網紅化發展的自媒體事業(如Youtube與Podcast節目)。這些表演者除了在台上賣力的表演,在場下也是各類網路節目的主持人(比方說東區德、我的學妹妍霏(不過她有可能部定期刪除直播留檔)、新崛起喜劇團體娛人時代…等)或是常被邀請的嘉賓(例如東區德節目邀請過的壯壯、黃沐妍、天殘、曹麻油…等人)。我在這裡除了以腦粉的模式推薦一些我喜歡的網路節目,也會以兼顧理性的角度分析他們節目能打動到我的原因,以及疫情趨緩後表演者與節目本身可能的發展。
當然,一些喜劇表演者的出身背景(如畢業學校與所屬星座對他們表演風格的影響),以及一些熱門表演模式(比方說讓前薩泰爾成員程建評/Jim躍升為巨星級名嘴的地獄梗技法)我覺得對喜劇圈的影響(無論好壞),也是此專欄盡可能著墨的方向。
![]() |
儘管程建評並非我最喜歡的現場喜劇演員,不過他的地獄梗與吐槽梗功力,不僅讓他爆紅,也是台灣喜劇圈值得研究的現象(此圖為他參加炎上徐乃麟的截圖,轉錄自STR) |
此外,這個專欄也會抽空介紹今年(甚至甚至短期的未來)對小編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喜劇教父張碩修(外號Social哥,卡米地喜劇基地創辦暨負責人)集結多年喜劇經驗整理而成,而且一推出即洛陽紙貴且叫好叫座的《喜劇攻略》」(時報出版)-只是不知何時會寫完上傳就是了,XDrz
![]() |
儘管碩修哥經常被他的學徒吐槽,但他著作喜劇攻略在書市上的叫好叫座,對於台灣喜劇表演與影劇圈的正面貢獻仍不可抹滅 |
喜劇產業值得注意的地方當然不是只有台灣,事實上在遠端的歐美日本甚至韓國,喜劇表演產業都比台灣還興盛,甚至也後來影響到了影視產業,所以喜劇觀察的專欄,也會延伸到分類3︰#歐美喜劇觀察–目前此專欄已經在FB發了兩篇跟老牌綜藝「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文章,不過一些需要大量圖片輔助的單一集數文,就會先在Blog平台發表格式更工整的版本了。
![]() |
這四位演員如都已經不是SNL的現役演員,但他們對喜劇圈與影劇圈的影響力卻是無庸置疑的,其中曾博恩的鬼靈精怪也多少沿襲了左一演員(安迪山伯格)的特性 |
分類4:#校園活動觀測室
說明:由於我的畢業學校是出身自國內知名文創影視產業孕籃「世新大學」-而且我的科系又是校內最熱門的廣電系,不可避免的即使畢業之後,仍然會關心各國影視產業的狀況(當然也包括台灣);尤其我每年都會在5或6月固定抽空去西門新光影城乃至世新校區觀賞廣電系學弟妹的畢業作品,也讓我有了介紹後進作品可觀之處的使命感。事實上從粉專創立以來,我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將就讀世新廣電系的畢業後分析心得文張貼在自己的平台,但也因為自己的拖延症而至今無法實現(XDrz)-希望這個小心願,能夠在今年結束前達成。
![]() |
碎夢之城不僅是今年世新廣電畢展的閉幕片,更在其他校外影展勢如破竹獲選參展,以一部奇幻+搭檔型喜劇片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成績(轉錄自本片官網) |
學生藝文/文創的相關活動,當然不是只有世新廣電系,更不限於世新大學;事實上政大傳院、台藝大廣電&電影雙系、北藝大電影…國內知名影視科系,也是產出多位影視人才的培育場域。剛好台藝大電影前陣子才舉辦過線上畢展,9月中也會回歸校區辦實體展;我也預計會藉由這個專欄,將書寫領域拓展到國內主流媒體比較不會經常性觸及的學生作品與藝文活動。
分類4:#文創圖書館
說明:主要就是我讀過而且推薦的書籍(事實上光能讓我看得完,就表示其書有一定的可看性),我在推薦其值得閱讀的原因時,也會注意書中內容對於文化圈的影響,以及當中彰顯的社會現象。
比方說此文前段提及的「喜劇攻略」,對我來說除了是一本具有相當實用功能的喜劇短劇編寫指南外,它對我來說還另外有兩層意義-其一是藉由本書作者張碩修第一手的觀察,以幾個經典段子見證當紅喜劇演員(如博恩、豪平、賀瓏…,乃至於今年在線上直播更加發光的東區德、六塊錢)的發展足跡,等於也是台灣現場喜劇發展史最豐富的文獻資料;另外在每一章節的最後,碩修哥也會藉由「喜劇小劇場」的專欄,以略帶嚴肅但又不失生動感的筆法,詳細描述喜劇表演產業在世界各國的重要事件與人物-雖然上述內容未必與喜劇表演者上台時想表達的議題與使用的技法直接相關,但仍然會感動於這些表演/編寫者為了言論/藝術表達自由與致力於社會改革所做的努力而感動。
今年我看過的書當然不止於此,像前福斯體育台當家主播「啾啾麥」陳宏宜,由於以幽默的口調主持體育節目擄獲不少球/影迷的喜愛,讓他即使離開主播台,也獲得書商邀約,在今年春天出版了自傳性文集《這「啾式」人生 》(堡壘文化+讀書共和國)。在書中,我們可看到原本從戲劇科班出身的啾啾麥,是如何誤打誤撞又不失領悟地,將過往在美國留學與影劇工作的經驗,在回台後轉化為在應徵體育台工作時,鶴立雞群獲得錄用的基礎;也可以見證外商投資的電視台,要如何在隨時有轉型乃至於抽銀危機中做出叫好叫座的節目,相當值得未來想要投進傳播-與影視表演工作的後進做為參考。
![]() |
陳宏宜自傳這啾式人生中,以幽默又不失勵志的筆調,敘述他多年投身戲劇表演,結果他成名卻是因為當體育主播的轉折性歷程(轉錄自堡壘文化官網) |
分類5:#演講現場
說明:除了去觀看甚至親自參與喜劇表演的現場外,我覺得參與業界重要名人的演講,也是可以滿足補充新知、與文創界更緊密結合、認識新朋友與表現乃至於開發自己-這四個目標一次滿足的休閒暨進修活動。比方說在8月27日的晚上,我就參加了新北市政府旗下文化基金會在板橋府中15主辦的謝震武講座,其內容之豐富與有趣,相當於一場兼具娛樂性與自爆業界內幕,又帶有經驗與知識傳遞功能的的政論節目甘苦談脫口秀,我之後有空也會將內容上傳到粉專上。
事實上,就連講座主辦單位本身,也有不少值得討論的眉角。舉例來說,誠品書店之所以能夠擊敗金石堂成為國內連鎖書店的龍頭,除了擺設空間、地段選擇,乃至於結合百貨商場營運外,我認為集團將文藝作品與思想融入生活,並且每次聘請到講者都在業界享有聲望的「誠品講堂」,也對於本身想帶動營收與形象,具有相當的效用。而在疫情影響下,這些場域要如何在這非常時期繼續生存與轉型,也會是我這個觀察者與參與者(當然也是消費者,XD)會持續追蹤的方向。
當然,電影、球賽、媒體經營-上述這三個曾經在此專頁以各種不同議題文章顯現的領域,也仍然是我在上班處理醫學文件之餘,願意抽空追蹤的範圍,這也是我儘管更改了臉書粉專帳號名稱,但「Ball and Media」這個名稱仍然繼續沿用甚至擴張平台的原因。
分類6+7:電影產業觀察相關–#好萊塢幕後工作者觀察&#從預告片看期待電影
我以前在PTT除了轉貼NBA與電影、影集的相關新聞外,有空的話也會翻譯跟好萊塢產業相關的外電,甚至於票房與奧斯卡的分析。BaM的2.0版本也會延續這個傳統,除了小弟喜歡但不知為何無故中斷的「從預告片看期待電影」外(可能那時在忙著寫NBA新聞分析吧),另外也會添加「好萊塢幕後工作者觀察」,透過主流媒體比較不會注意到的影劇工作者,可以更加明瞭影劇圈目前的拍片趨勢(目前此專欄已經新增資深攝影師Roger Deakins的近況)
分類7:#運動產業觀察
畢竟本人還是很愛在PTT與運動視界爬一些運動新聞,所以一些跟球賽相關的眉角,有空的話還是會寫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不過與此同時,各位也可以參考由國立體育大學教授陳子軒所創辦的「左外野FB」社團。
![]() |
儘管在網路上的發文屢次被鄉民批評,但擁有豐富社會學研修與媒體資歷的球評陳子軒,對於台灣體育改革的發言仍有一針見血的務實性 |
專欄分類就先寫到這邊吧
總結︰想要把寫作範圍延伸到Blog的想法,其實在這十年間一直都有,那時甚至有PTT鄉民在稱讚我文章(2010票房回顧)的同時,順便問可否做一個更圖文並茂的版本。可惜我的懶惰並實在太嚴重,才會耽擱到今天。慶幸的是,晚做至少還是比沒做好,從今以後,我的網站版圖不再限於框架設定方便但仍有其限制的FB,未來一些資料豐富但需要圖片/影片檔輔助且文字龐雜的文章,也會刊登於更適合這種多媒體資料的Blog。
而Ball and Media 2.0的紀元,也從今天,也是我37歲的第一天,正式啟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